仁大獲邀北京展出盂蘭勝會研究成果

香港樹仁大學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傳承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由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主理的「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研究項目成果,近日榮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邀請,參與「第二屆北京國際非遺周」,並展出研究成果。
本次文化交流盛會於本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隆重舉行。本屆「非遺周」匯聚了來自5大洲、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的非遺代表和283項非遺。香港樹仁大學是唯一來自香港的參與單位,參展項目聚焦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潮人盂蘭勝會。陳蒨教授利用創新的數碼化展示方式 ——虛擬導覽系統(Virtual Tour)、虛擬博物館(Virtual Museum)和擴展現實(AR)明信片,向國際觀眾呈現這傳統民俗活動的深厚文化內涵。
此次參展不僅展現了香港在非遺保護方面的階段性成果,更充分體現了樹仁大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文化交流橋樑的重要角色。在為期五天的展覽期間,陳蒨教授、仁大社會學系陳麗碧教授和柯平川博士也在專題展區現場解說非遺數碼化保護領域的前沿成果。
專題展區的亮點是虛擬導覽系統與虛擬博物館,特別研發的AR明信片吸引參觀者駐足體驗。這些明信片記錄2023年尖沙咀官涌街坊盂蘭勝會的神棚、經師棚、戲棚等場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傳統的戲棚、神棚和紮作藝術以立體動態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實現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這種創新展示方式不僅讓古老文化遺產以嶄新形式獲得新生,更充分展現樹仁大學在數碼人文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學術實力,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提供了創新範式。
What To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