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 big fans 夫婦感恩母校教導 鄔鎮華佩服校長校監寧願挨苦也不改變心旨 李少儀毋忘湯定宇教授教誨
2022-01-10

 

鄔鎮華與李少儀夫婦形容自己是樹仁的「big fans」,他們以實際行動告訴記者所言非虛。鄔鎮華在上世紀80年代完成修讀工商管理課程後,進入銀行界工作,之後在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負責企業融資和投資銀行服務,1999至2000年間回饋母校,擔任兼職講師;2003年工商管理學課程進行評審,他應邀回到母校,解答香港學術評審局代表的查詢;他也參加了母校的「良師益友計劃」(Mentorship Programme)。太太李少儀畢業於中文系,之後投身教育工作,樹仁創校25、30、35、40、45周年的慶祝活動,她從不缺席;又在六七年前捐款給母校設立「鄔李少儀女士獎學金」。 

鄔鎮華與李少儀中學時一同就讀樹仁書院,學校當年位於灣仔峽道。1983年高級程度會考結束後,二人開始談戀愛,之後一同報讀樹仁學院。讀理科的鄔鎮華對銀行業充滿憧憬,選讀工商管理課程。文科生李少儀熱愛中國語言文學,順理成章入讀中文系。 

 

夫婦二人曾在4校舍上課 

當年樹仁校舍位於灣仔萬茂里,由於課室數目有限,同學有時候要到灣仔峽道的樹仁書院,甚至跑馬地成和道舊校上課。1985年8月,新校舍落成啟用,他們最後兩個學年的歲月,在寶馬山個度過。 

「寶馬山的規模大很多,以前我們沒有大禮堂,這邊感覺 完全不同。以前在灣仔萬茂里,交通較方便,但往寶馬山,初時確實有點頭痛,因為要在天后、北角或鰂魚涌站再轉一程車,才可以到達。但不論怎樣,新校舍使我們感到很開心。」鄔鎮華回憶道。 

李少儀說:「新校舍容易聚集同學。以前在萬茂里,課堂一完人就散了,同學與同學之間溝通不多。在寶馬山,同學常在canteen見面,大家會聚在那兒聊天。還有放學後,我們會一起走路下山,途中大家彼此有很多分享,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鄔鎮華雖然讀商科,但對「大一國文」卻念念不忘,特別是它體現出樹仁對國家的情懷。「我體會到學校給我們一種屬於這個國家,屬於中華民族那一種情懷。我們會讀古文和現代文學作品,從古文中,看到的是儒學的思想,對國家的情懷。」 

 

「愛子,教之以義方」 

對於中文系的老師,李少儀最難忘的首推已故系主任湯定宇教授(1915-1999)。她說,湯教授上課除了教書之外,很多時候會憶述自己在內地生活的情況和對國家發展的感受。「我很記得他說過的這一句話:『愛子,教之以義方。』(編者按:語出《左傳‧隱公三年》)當我自己作為老師的時候,也是以此教導學生。另有一句話到現在仍然印象深刻,他說:男孩子一定要讀書,將來家庭經濟就在男孩子裏;而原來女孩子更加需要讀書,原因是將來你的孩子是由你帶大的。」 

 胡鴻烈校監在1987年的畢業典禮上向李少儀頒授畢業證書。在胡校監右方的是鍾期榮校長。 

在訪問期間,鄔鎮華和李少儀多次表示樹仁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對他們做人處事有深刻的影響。 

鄔鎮華說,樹仁校訓「敦仁博物」,對他的影響很深。「博物」就是博學,博學的意思是一定要活在社會上,或者是在學習裏包括不同的學科,盡量吸收不同的知識,這才可以讓我們在未來面對不同的環境,都能夠應付。 

他又說:「樹仁當年是唯一的私立院校,唯一寧願不接受政府資助也要維持4年學制的院校。這件事上,校長和校監的決心、毅力和遠見,非常重要。我在此寄語我們的師弟師妹,一定不能妄自菲薄。校長和校監艱苦創業,寧願維持自己的宗旨而不接受資助,說難聽一點就是我們寧願挨苦挨窮,也不會改變我們的心旨,這對於我們學習如何做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態。」 

校長和校監有教無類 

鄔鎮華對校長和校監創立樹仁,充滿感激之情。他說:「校長和校監堅持一個崇高的教育理念,就是有教無類。某些人可能在考試中失手或者失意,但未必代表他的才能比其他人不好。樹仁提供機會使他們能夠成長,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上重要的人才,這條路到走了50年,你能夠看到在商界和政界等都有很多人在樹仁出身,我們人才濟濟。」 

 

鄔鎮華在1987年畢業典禮後與胡鴻烈校監合照。

李少儀說,樹仁的老師常說「傳道、授業、解惑」,即教書並非只着重知識,而要兼顧學生的做人態度和其他方面。「到我出來教書的時候,我很願意在放學後留校陪伴學生做功課,包括欠交功課的學生。我想,學生會感受到一種愛和一種關懷,因而在成長時變得更加好,變相我們的師生關係就好像樹仁老師和我的關係一樣。」 

「如果沒有校監和校長,我和我先生今天就不能在這裏坐下來,接受訪問,這是我最大的感恩。」李少儀說。 

來源:2021年11月及12月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