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心理学博士徐泽琛
2022-01-10

辅导心理学博士课程应届毕业生徐泽琛,本科在香港都会大学(前称香港公开大学)修读心理学。 2014年来到树仁大学修读社会科学硕士(辅导心理学)课程,完成作为辅导心理学家的基础训练。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决定要在学术和专业上再进一步,于2016年报读辅导心理学博士课程。 

「我会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我拿到的博士学位。本以为可以用3年时间完成,但社会运动和新冠疫情的出现,影响了收集数据的进度。」徐泽琛对《树仁简讯》记者说。 

徐泽琛以香港学童家长的「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和「自我差异」(self-discrepancy)为博士论文的研究焦点,探究两者如何及为何能对家长管教女子带来效益。 

他说,在文献探讨的过程中,发现懂得「自我关怀」的家长,在管教上较有效能,能降低管教上的挫败感,也能与女子建立较好的关系;但为何「自我关怀」能带来的效益,学术界至今还未给出清晰的答案。因此,他决定把当中的重要中介因子「自我差异」(self-discrepancy)抽出来作重点考察,找出懂得「自我关怀」的家长如何看待「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异,继而利用「自我差异」理论去解释和整合现有与「自我关怀」与子女管教相关的理论及研究结果。 

除了梳理相关理论外,徐泽琛通过问卷了解400名参与研究计划的小学生家长的管教方式,以及对「自我关怀」和「自我差异」等概念的认知。他形容,这项研究在学术上带给他重大的收获。

 

徐泽琛是辅导心理学博士课程应届毕业生。


「我在学术上的最大得益,是获取开展和管理一个大型研究项目之经验。我修读硕士程课时也做过问卷调查,但今次的规模大得多,我要向全港小学发出公开信,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我的研究计划,也在很多学校举行讲座,接触超过1,200名家长。」他说。


谈到课程的实习方面,徐泽琛形容对提升他的专业能力也很有帮助。「打个比喻,完成修读辅导心理学硕士课程后,我成为一块经过粗雕 的玉石,处理个案时能运用已懂得的概念和理论,但介入手法未必十分纯熟;而博士阶段的临床实习,则将玉石精雕细琢。我亦从中做了 很多反思,能力也得到提升。刚好我的论文触及『自我关怀』,让我有 徐泽琛 辅导心理学博士 体会未认识『自我关怀』的我,跟了解『自我关怀』后的我,两者之间的分别。」


徐泽琛目前是辅心系的兼职讲师、香港树仁大学辅导暨研究中心的辅导心理学家,正参与辅导心理学家在香港发展及抑郁症治疗的研究。他希望未来可以在教学、研究和执业三方面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