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甘博士研究建立量度“结构效能”的统一框架
2022-06-27
 
项目名称:结构提升测量的统一框架:理论与应用
资助来源:研究资助局2021/2022年度本地自资学位界别竞逐研究资助计划下的「教员发展计划」
公共署署署长:李树甘博士(及金融学系主任、副教授香港树大学商业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资助金额:HK$1,036,250
项目年期:24月

经济及金融学系署理系主任李树甘博士获研究资助局拨款资助的项目名为「结构效率测量的统一框架:理论与应用」。他说,量度效率,特别是群体效率(又称结构效率structural efficiency)的应用研究,在香港公私营部门不太普遍,但这对公营部门和商界十分重要,因为它能找出低效率的源头,有助制订更佳的资源投放决策。

李博士接受《树仁简讯》访问时表示,效率是公营部门能否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投入达致政策目标,公司和行业能否维持盈利能力,以及经济区域内部和跨经济区域的资源能否分配得宜的关键。所谓效率,是指生产单元的当前表现,与生产单元可以执行的最佳表现的对比;而低效率是指生产单元未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佳表现。

李博士说,找出一个群体效率低下的主要来源,不但有助决策者制定解决该有问题生产单元的正确措施,有时候也可以让决策者衡量群体效率还有多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有关效率的应用,主要关注个体效率,而不是整个群体的效率。因此,我们开展的项目旨在开发一套统一的框架(framework)来衡量群体效率,即结构效率。」

现存的结构效率理论框架,包含了4个详尽且互斥(mutually exclusive)的组成部分(括号内者):

① 单个生产单位内部投入的利用效率(总技术效率);
② 单个生产单位内产出组合的效率(总分配效率);
③ 子组内资源分配的效率(组内再分配效率);
④ 子组间资源分配的效率(组间重新分配效率)。

但现时应用此理论框架有非常大的限制,包括需假设固定价格、同质性的生产技术、可移动的投入、以产出为生产目标等。

李博士说,以公立医院为例,通常公营服务有固定产出服务指标,所以会先定了产出再看使用投入的效率,但研究私人企业的时候则不能这样做。以餐饮业为例,由于连所集团分店的规模是已经固定了,所以只能从聘用员工方面,即雇用多少人为最佳选择,去量度效益。过去的相关研究,由于没有详细考虑到这固定情况,导致决策错误,未能将效率转为最大化。

在区域经济上,李博士指出,内地各省市拥有的资源、技术和价格也截然不同,有别于香港的公立医院和餐饮业,因此,他会因应中国内地的情况,建立另一个量度框架,以期能作出准确的量度,协助中国内地各地区提升结构效率。

李博士的研究团队计划建构的统一框架,是在现存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把不同的价格、不同的生产目标(不同的向导)、异质性的生产技术和不可移动的(固定的)投入,即把因应不同部门/行业和情况作出的假设,整合到框架中。这个新框架会应用于以下3个实证案例研究:

① 公營部門——香港公立醫院部門,其政策目標包括固定產出與服務數量;
② 中国内地区域经济,包括异质性技术和价格;
③ 香港餐饮业,包括以固定投入运作。

李博士的研究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整理好理论的框架。第二阶段开始收集数据和程式编写。第三阶段是估算效率和分析数据。不同阶段的工作有可能同时进行。

对于在研究中将要面对的困难,李博士表示,订定框架理论需要艰深的数学模型与程式编写,幸好共同研究员李崇高博士(Dr. S.K. LI)是这方面的专家。此外,实证研究的时候,需要搜集企业/机构业务的详细资料,例如:各分店或机构的面积、租金、员工数目等。在第五波疫情前,他已取得一些企业的同意,提供相关资料;但疫情爆发后,收集数据有一定困难。

谈到今次研究的应用性,李博士表示,理论上只要有投入和产出,无论是公营机构、私人企业,以至于学校,都能应用他的量度框架,把有限的资源作出最合适的调拨,从而令效率最大化。 「相信我们的研究能有助高层管理人员善用资源,使公司达致最有效率的运作。而政府官员和商界从业者也将能更了解其结构效率,因而能做出卓越的策略规划。」

来源:2022年5月及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