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大社会学系副教授麦秀华博士(右二)和助理教授吴妮娜博士也担任了湾创节香港赛区仁大学生的指导老师,并与陈芷轩同学(左一)和蔡心蕊同学(左二)一起接受访问。
本 校 学 生 参 加 「粤 港 澳 大 湾 区 大 学 生 创 意 节 」(下称湾创节),该比赛于4月23日举行香港赛区评审日及颁奖典礼,4支来自香港树仁大学的学生队伍在香港赛区胜出,并于5月中旬赴广州参加准决赛。
是次活动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目标是鼓励香港学生以创意手法推动文化传承,对非遗作深入的调研及发掘,藉此让大众更认识非遗在香港的发展。
比赛评审、香港特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叶振都先生表示,湾创节是一个让学生展示创意的平台,而以非遗为主题的比赛更具意义。 「今届赛事的其中一个优胜队伍『山草药堂』,该队学生提议与凉茶店合作策划一系列互动游戏,吸引青年群众参与,藉此宣传各种凉茶功效。 该项目设计具心思,较为容易鼓励到年轻人参与。 此外,学生应积极使用多媒体设计及媒介应用,扩展宣传方案的影响力。」 其他评审包括明汇智库顾问陈财喜博士、凤凰卫视凤凰秀IP孵化部总监张翼女士、仁大社会学系副教授麦秀华博士及岭南大学陈德轩博士。

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马天进同学。

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余艺明同学。
麦秀华博士表示,感谢学术副校长陈蒨教授的介绍,让本校学生有机会参与是次比赛,拓宽眼界。 「本身我任教非遗相关学科,都会有类似的Group Project,于是我就想到让学生交功课的同时,他们最后也能按意愿把作品投稿参与比赛。」 她续指,整个比赛经过两轮评审,树仁的学生在演说及问答环节表现出色,虽然最后未能在准决赛中脱颖而出晋身总决赛,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吴妮娜博士是参赛学生的指导老师之一,她认为树仁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忱,各有才能。 「当时『愚者不移』的组员蔡心蕊同学(工管系)找我咨询意见,由于她们专长是市场推广方面,所以我介绍了我的学生陈芷轩(社会学系)与她们组队,最后他们一同合作组队参赛。」 她期望学生不要因在总决赛中落败而气馁,比赛得到的经验也很宝贵。
《树仁简讯》访问了有份参赛的学生,其中「愚者不移」的组员、工管系四年级学生蔡心蕊同学和来自社会学系的陈芷轩同学,就是跨学科合作的例子。 三位组员都将自己的学科的理念和知识运用在是次比赛项目之中,彼此亦在合作中得到不少启发。
担任队长的蔡心蕊同学表示,香港赛区比赛的时候,正是考期终试的时间,要平衡考试和修改比赛项目,每天都是和时间竞赛,加上所选的题目是长洲太平清醮,需因应疫情期间及香港复常的情况下调整项目内容,庆幸在香港赛区发挥水平并成功出线,虽然最后准决赛落败,但她希望自己的经验能为其他学生带来借镜。 陈芷轩同学觉得每位组员各有专长,今次到广州参加准决赛也大开眼界,见识到广州学生的能力,再装备自己。
「志在参与」组的麦耀欣同学是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认为参赛的最大挑战是在完成简报汇报后需实时回答评审的提问,训练了个人组织能力及临场反应。 最大得着是学习到如何运用科技配合,让青少年更容易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一组员马天进同学当时也抱着一试无妨的心态参加比赛,「我建议同学如果有机会真的要尝试报名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了解个人实力及其他参赛者值得学习的地方。」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意节」于4月23日举行香港赛区评审日及颁奖典礼。

各评审在点评环节中就参赛学生表现作分享。

树仁学生进行项目报告。

一众评审在听学生进行汇报。




4支来自香港树仁大学的学生队伍在香港赛区胜出。

湾创节香港赛区仁大学生出线名单
队伍名称 |
学生 |
---|---|
「愚者不移」 |
蔡心蕊(工管系)、 陳家琪(工管系)、 陈芷轩(社会学系) |
「志在参与」 |
麦耀欣(社会学系)、 马天进(社会学系) |
「长洲太平清醮小队」 |
刘洁仪(社会学系)、 陈铭轩(社会学系) |
「Dreams come true」 |
余艺明(社会学系)、 曾晓欣 (社会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