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辦流行歌詞講座檢視姜濤影響力
2023-05-20

「香港流行歌詞講座」以《未曾介入:姜濤歌曲的自我書寫》為主題。

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第三場「香港流行歌詞講座」,行政副校長、社會學系張少強教授以《未曾介入:姜濤歌曲的自我書寫》為主題,透過檢視填詞人為偶像歌手姜濤所寫的歌詞,探尋當前的流行歌詞有何主要轉向,以及如何以其詩學表達當前香港人的集體處境。

張少強教授首先以文學價值與市場價值作切入點,指出藝術創作與生計並不在對立層面,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歌曲的市場價值大部份是來自唱片銷量。惟在網絡普及後,唱片市場嚴重萎縮,導致本港樂壇出現低潮期。但以姜濤或其男團MIRROR為首的新一代歌手,則為流行歌曲找到一個新營運模式。

從廣播到窄播、大眾到分眾,令市場上難以再出從前的天王巨星。張少強教授指出,跨平台的出現令歌手有一個全新途徑接觸觀眾,他以Busking(街頭表演)為例,指出從前的天王巨星並不會在街頭賣唱,但現在Busking已成為一項非常普通宣傳或接近聽眾的方法。歌手們現時往往需要多方面才能,爭取多元的公開演出及曝光。


(前排左起)仁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任(課程發展)王家琪博士;
仁大行政副校長、社會學系教授張少強;仁大歷史學系系主任何其亮教授。

 

姜濤的歌曲往往圍繞著自我成長、個人印記,幾近真人S h o w 那般, 屬比較自我的類型。張教授以姜濤的歌曲《一號種籽》為例,指出歌曲表述一個直白的中學愛情故事,但歌曲在更多時代都在告訴其內心的軟弱,整首歌曲亦以男性身份認同矛盾來推進,一方面是漢子的剛陽,另一方面是暖男的柔情,這兩方面的結合,令聽眾更能被打動,可愛性格更加突出。

至於借助情歌歌詞代入社會狀況早不是新鮮事,姜濤的歌曲《亞特蘭提斯》作為一首情歌,歌曲表述對浪漫愛情憧憬,但亞特蘭提斯源於柏拉圖書寫,意指理想國。若果以歌曲的互文性來看,歌曲歌詞則會變成對時局的憧憬,對社會的介入。總括來說,張教授認為歌詞與社會狀況總是有所關連,即使並非作者原意,但聽眾也會有其自我感受。

 

張少強教授於講座尾聲時兼論歌手林家謙的文青作品。

仁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任(課程發展)王家琪博士(右),
代表致送紀念品予行政副校長、社會學系張少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