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系王雯灏博士获语文基金拨款 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方法提升介词的学习成效
2022-02-24
 

对于很多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来说,掌握介词 的运用绝非容易之事。英国语言文学系助理 教授王雯灏博士获政府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SCOLAR)「语文基金」拨款港币110万元,进行 一项针对介词学习的研究,项目名为「透过老师协 助和电脑辅助促进大学毕业生对英语介词的概念 发展」(Promoting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among University Graduates through Human- an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认知语言学与介词学习受到认知语言学理论(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ies)的启发,王博士投入八年多的心力,专门为以中文作母语的学生,开创一套既新颖又有趣的介词学习教材。她利用动态示意图(schematic diagram)去展示怎么以空间结构概念去理解各个介词所隐含的抽象意义。比方说,两个句子「The athlete jumped over the fence」与「James got over his divorce」皆可以同一个示意图作解说。 (见下图)。教材中所使用的手绘图全由王博士和她的研究团队共同设计,因此有别于平常教科书中的配图,更能以高度的系统性去帮助学生巩固介词 运用的概念理解。

 

 

于《树仁简讯》访问中,她表示,香港的英语文法教学过分依赖「死记、死背」(memorization)。这种方法难以带来长久的学习成效或增强学生的概念理解。其单调乏味的学习方式,也无法带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推广概念学习法

她举出其中一个英语老师常遇到的难题,解释「in」、「on」和「at」的运用。在普通话和粤语,大家笼统以 「在/喺」(大致相当于「in」)去表达位置或时间,如「我喺 (在)办公室 / 巴士 / 地铁站 」 ; 「 喺(在)开始之前 」 。当需要更精准去表达时,必须加其他字词,如「我喺(在)办公室里面 / 喺(在)巴士上 / 喺(在)地铁站出面(外)」 。可是英语文化对这种精准度有强制性的要求,必须以 最合适的介词去表达出来,就如「I’m at the office/ on the bus/ in the car/at the beginning 或 in the beginning」。如要学生懂得如何精准的运用每一个介词,必须清楚向他们解释每个介词的微小区别。然而,传统教科书和字典只提供文法规则上的定义,如 「at」指面积细小的地点像巴士站。这定义引申出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决定这个点算不算的上小?因此,让学生刻板地牢记着这些介词的文法规则只会使普通程度的、甚至高级程度的学生在选择合适介词时出现犹豫,最后更导致他们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概念学习法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让学生摆脱「死背书」的痛苦。它鼓励老师向学生讲解每个介词的概念,以之决定在不同情况下哪一个介词最为合适。比方说「at」是指当一个地点被视为地图上的一 点;而「in」是表示一个地点被看成为一个容器(即「She is at the train station」跟「She is in the train station」的区别)。 「at」的概念必须清晰地描绘给学生,因为这概念并不存在于中文或其他某些语系,如法语、西班牙语。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掌握介词的概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王博士表示:「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因长期依赖文法规则,以致无法灵活和有创意地运用语言。」因此,她感谢这次语常会的资助,使她可以开发整套一应俱全的教材,以供面授和网上教学使用。

未来发展方向

王博士相信这套教材加上研究数据将可用以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开发教育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提供基础。王博士计划将来把研究扩展至语言学的不 同方面,包括情态动词、短语动词、语态,还有其他英语文法。 

本研究项目已于2021年10月展开,至今王博士和她的 团队已完成电子平台的设计,现阶段正投入制作面授课堂的教材。她预期整套教材将于今年2月完成,并进行学习效益测试。项目现正邀请各大学在学生及毕业生参与,参加者必须以广东话或普通话为母语。成功获选后将被随机分配到不同教学模式测试组别学习介词。

来源:2022年1月及2月号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