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个大型纵向研究—四代香港市民的 心理健康和抗逆力:对逆境和创伤的反应》记者会
2025-01-15

 


是次研究是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及顾铁华费肇芬伉俪资助,香港树仁大学 联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进行。

香港树仁大学顾铁华费肇芬伉俪跨学科循证实践及研究中心联同4间院校公布《全港首个大型纵向研究—四代香港市民的心理健康和抗逆力:对逆境和创伤的反应》。数据显示,不同世代在心理健康征状及其与创伤事件的关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Z世代,即年龄在18至27岁之间的年轻成年人,虽然对比其他世代并未经历最高水平的终身和当前创伤,但他们是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压力征状最严重的群体。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对生活的积极度亦比其他世代低。社会有需要关注年轻一代的个人和家庭层面的抗逆能力,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

是次研究是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及顾铁华费肇芬伉俪资助,香港树仁大学联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及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的一项大型跨学科纵向研究计划的第一份报告,研究旨在探索及追踪香港成年人在适应转变、创伤和逆境中的抗逆力。研究第一阶段在2023至2024年进行,共访问了10,136名市民,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征状及创伤和逆境的比率。研究发现21.9%、20.7、17.4%的全港市民分别有压力、焦虑、及抑郁征状。

研究并分析了四个不同世代群体,分别为:
晚期婴儿潮世代(年龄≥60至74岁);
X世代(年龄44-59岁);
Y世代(年龄28-43岁);
Z世代(年龄18-27岁)。

其中,22.8%、30.5%、22.3%的Z世代年轻人分别有压力、焦虑、及抑郁征状。Z世代年轻人的焦虑和抑郁征状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情绪调节能力,和对生活的积极度亦比其他世代低。结果令人忧虑。

负责研究的香港树仁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兼卓越心理学教授邓素琴教授表示:「研究显示新一代年轻人的抗逆能力比过去的世代明显不足,令人十分关注。研究结果符合国际趋势,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抗逆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支援。否则此情况将长远影响香港社会的健康。」

研究团队预计两年后会发表第二份报告。

 

创伤与心理健康的重大关连
 

在心理状态之外,研究亦研究了各世代面对的重大创伤。重大创伤的分类为:严重交通意外、严重工作/家居事故、受严重暴力对待、性暴力受害者、致命疾病或严重受伤、失去至亲或离婚、目睹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儿时暴力受害者。

在过去一年,最多香港市民遭遇的创伤性事件的首3位分别是:19.2%市民目睹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10.6%失去至亲或离婚、7.1%受暴力对待。

研究显示,创伤与心理健康有重大关连,曾经历创伤及逆境的群体,均出现较高的压力,焦虑及抑郁征状。

分析显示,Z世代遇到的创伤普遍比其他世代较少。16.8%的Z世代过去一年曾目睹死亡或伤害事件、7.7失去至亲或经历离婚。另外,12.0%的晚期婴儿潮世代及9.4%的Z世代表示过去一年受暴力对待,比较平均值高。这一点值得社会留意。

协助研究的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袁颖忻博士表示:「接近1成的Z世代年轻人表示过去一年曾受暴力对待。家长和老师必须倍加留意,为年轻人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培养抗逆力的重要性
 

研究亦指出了可减轻创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关键的保护和抗逆因素。该研究发现,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征状受逆境和创伤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培养个人和家庭层面的抗逆力,以减轻与生活逆境和创伤相关的心理健康负担。

在多个抗逆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是情绪调节能力。数据显示,较少出现焦虑或抑郁征状的人,其情绪调节能力明显较高。

参与研究的仁大副校长(行政)、辅导及心理学系副教授周德生博士表示:「研究结果显示个人和家庭因素可以作保护心理健康的重要缓冲剂。具体而言,对那些经历过创伤和逆境的人来说,个人抗逆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家庭抗逆力和积极的人生观是关键的保护因素。」

总括而言,这项研究强调了香港社会需要针对性地帮助不同世代的人提升个人应对机制,例如加强个人抗逆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巩固家庭支持系统以改善跨世代的心理健康,亦需要特别关注Z世代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长远而言,社会亦需要支持持续性的纵向研究,以追踪不同世代精神健康的变化。

具体而言,研究团队建议情绪教育、逆境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课程和企业的训练内容。学校亦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察觉年轻人遇到的困难,帮助年轻人对抗逆境。至于照顾长者的照顾者和家人,更应该保持警惕,尽早察觉任何对长者的暴力行为。

 

相关媒体报道:

Yahoo

Topick - Link 1

Topick - Link 2

On.cc

WWP

SCMP

In media

NOW

Instagram

MingPao

HKCD

RTHK 千禧年代